新聞資訊
NEWS
中國汽車零部件配套市場現狀分析
一、中國零部件配套市場特點
相信很多供應商都在探索這個問題,古語說得好: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對于正處在轉型階段的供應商,或者是準備進入中國汽車零部件配套行業的供應商而言,把握國內配套市場的特點可以減少無謂的“學費”,國內配套市場的特點可歸納如下:
1.相對售后市場而言,品種較少,但是每一批的量比較大。
2.技術難度比售后市場更高。由于受主機廠直接控制和參與,技術上的要求會遠高于售后市場;
3.物流上要絕對保證供應的及時性和持續性,絕對不能因此造成主機廠停產;理想的狀況是在整車廠周圍設置倉儲。
4.服務上的要求較高比如可能涉及到召回等。另外,即便你所供應的車型已經停產,一般也需要保證十年以上的零部件供應。
對很多供應商而言,國內市場的空間已經剩下不多,開發海外市場成為當務之急。
二、中國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生存現狀
1.中國本土零部件生產企業困難重重
近年來,隨著中國汽車產業高速發展,整車制造商的實力大幅提升。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離做大做強還有不小差距。
在原材料上漲、人民幣升值、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出口退稅一再削減等背景影響之下,漲價還是不漲價,令每一家企業左右為難。不過,對于中國本土零部件企業來說,漲價可能就意味著訂單流失,由于產品本身缺乏核心技術,如果再喪失了傳統的成本優勢,屆時恐將遭遇無人為“中國制造”買單的尷尬局面。
在“2008中國上海國際汽車零部件展覽會”上,多家零部件供應商表示明顯感到了來自國際市場的壓力,前幾年還能創造不錯利潤的企業,在原材料上漲和人民幣升值的雙重作用下,利潤率已經大不如前,企業出口的利潤越來越薄,而國內汽車配套市場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做售后市場配套的企業毛利潤不斷下降,平均水平約在10%左右。
此外,跨國零部件公司紛紛進入中國,在乘用車零部件和商用車零部件領域迅速擴張,種種因素導致中國本土零部件企業面臨嚴峻挑戰。
2.跨國零部件供應商勢頭強勁
與本土零部件供應商日漸艱難的日子相比,跨國零部件供應商在華的日子卻過得風生水起。日本的電裝、韓國的摩比斯、美國的德爾福和博格華納等,在中國的獨資或者控股企業,其業務借助中國市場的強勁增長均在快速飆升。
偉世通亞太區市場總監楊衛華表示:原材料上漲讓本土供應商低成本優勢不再,但是偉世通在華業務仍將大幅增長。“直接受影響的將是中國本土的供應商,雖然這種影響可能要一兩年后才會顯現。”
博格華納(中國)采購部的相關人士表示:從2006年到2010年,博格華納在華營業額將實現“5年增長5倍”的宏偉目標。目前博格華納在華一方面為本土主機廠配套,另一方面也以中國為生產基地供全球出口。
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動,只會影響到對美國的出口,尚不足以影響博格華納在華整體業務的強勢增長。”
德爾福(中國)公關經理劉小紅樂觀估計,今年在華業績增幅將在40%以上。另據德爾福(中國)副總裁蔣健此前介紹,其在亞太地區的業務每年都以26%的速度在增長,而在中國的業務更是以年30%在遞增。“正因為有如此迅速的增長,德爾福決定在中國設立其亞太地區的第五個技術中心,目前各項工作正緊鑼密鼓地籌備之中。”
相關統計顯示,目前外商在中國投資的零部件企業已近五百家,包括偉世通、博格華納和德爾福等世界500強零部件企業在內的跨國供應商,都毫無例外地在中國建立了合資或獨資企業。
3.邊緣化淘汰賽正式開局
在內外資的較量中,多數來自中國本土的供應商,已經越來越被邊緣化。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國內幾乎所有的核心零部件企業,都被跨國公司以獨資或是控股形式完全壟斷。據統計,外資在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已經占到60%以上的份額,而在轎車零部件行業,有專家估計會達到80%以上。此外,在汽車電子等高新技術產品以及發動機、變速箱等核心零部件等關鍵領域,外資控制的市場份額甚至高達90%。有專家甚至告誡,作為汽車產業鏈上游的零部件供應商,一旦喪失了市場的主體地位,則很可能意味著本土汽車工業被“掏空”。
目前我國的汽車零部件業已經嚴重滯后于整車的發展,中國汽車零部件企業整體競爭力呈下滑趨勢,由于行業主管部門重主機輕零部件思想嚴重,滯后性成為了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的最大障礙。
雖然中國的供應商成長很快,但是產品缺乏核心技術,加上基礎產業(如鋼鐵制造和工業塑料)薄弱,以上都是整車企業對本土零部件配套企業缺乏信心的原因。以博格華納(中國)為例,目前博格華納有近7成供應商來自中國本土,但這其中僅有30%的供應商可能入圍核心供應商行列,而其他供應商終將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局面。
在零部件供應商的生態圈中,按照實力大小和分工不同一般可分為三個層級:即Tier1(層級)為汽車系統供應商,Tier2為汽車總成/模塊供應商,Tier3是汽車零件/元件供應商,而國內大多數的本土零部件企業,都是Tier2和Tier3陣營,入圍Tier1的幾乎沒有。”
當前Tier1陣營幾乎是博世、韋世通、德爾福等跨國零部件企業的天下,而本土企業多半是以原材料生產、低技術含量、勞動力密集生產方式的Tier3小零部件供應商。
總抄別人的作業所以無法畢業,中國汽車零部件生產企業只有進行技術創新,發展高附加值產品,才能徹底擺脫“生產上、技術上、研發上被越來越邊緣化”的局面。
三、本土汽車零部件配套企業如何突出重圍
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中國已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消費國。2007年汽車保有量將達4500萬輛,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為3250萬輛,這幾年我國汽車保有量迅速增長,躍居世界第6位,到2020年可能達到13300萬輛,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以后進入平穩的發展期。
它有著無限的商機,充滿魅力,是有待我們去開發的“金礦”。隨著汽車整車的快速增長,汽車零部件產業也取得了迅猛發展。中國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引來了幾乎所有的國際知名的汽車零部件品牌,特別是近年來,如嘉實德爾福、偉世通、電裝、米其林、馬勒等國際零部件知名品牌,憑借其國際品牌的優勢在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一路扶搖直上,對國內汽車零部件市場形成強烈的沖擊,國內汽車零部件發展陷入被動局面、突出國際重圍已成為本土零部件企業的當務之急。
1.造就“響當當”的自主品牌實現品牌突破
國外汽車零部件品牌往往巧妙地利用了中國消費者的這種盲目消費的心理,憑借自己“國外的”、“國際大公司”這種外衣,將自己打扮成最專業的汽車零部件品牌,獲得消費者的信賴。與此同時,因為此種心理作崇,不少客戶還會點名要進口高檔配件,因為在他們眼中,國產配件品只是中低端產品。
可以說,品牌劣勢是中國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最大的劣勢之一。近年來,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雖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與國際上強大的企業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甚至沒有幾個讓國人自豪和驕傲的“響當當”的品牌。因此,汽車零部件企業必須注重自身品牌個性的塑造和突出,打造出有自主特色的中國品牌。一位汽車專家認為,零部件企業只有形成自主開發體系和自主開發能力,形成自主開發隊伍,這樣才能最終亮出自己的“品牌”,形成突破國際重圍的競爭力。
汽車零部件行業競爭十分激烈,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國際上眾多汽車零部件巨頭紛紛進入我國市場,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面臨著巨大壓力。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要把行業內國際一流的標準和企業,作為自己對標追趕的目標,向更高層次發展。要練就一、兩招或更多別人沒有的“絕招”,提高企業產品自自身競爭力,形成絕對優勢。要迅速擴大自己的產能和規模,迅速做強做大。要創國際一流的強勢自主品牌,形成“高、特、強”的“名牌效應”。近年來,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出現了一些在市場站得住腳的品牌,如萬向軸承、等等,這些企業的規模正在逐步擴大,技術實力逐步增強,在激烈的競爭中打出了自己的天地,亮出了自己的品牌。如專業生產經營高、中檔柴油發動機活塞、齒輪、機油泵的湖南江濱機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近幾年來,快速適應市場,不斷提升產品技術開發水平和產品品質,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始終處于優勢地位,從而為企業參與國內外競爭提供有利條件。“江濱”牌活塞已成為行業內的知名品牌,連續被評為行業、省級“名牌產品”。
2.創新核心技術實現高端突破
汽車零部件的高端市場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市場利潤來看,高端汽車零部件雖然目前只占整個車用配件市場的30%,但利潤卻大大超過了中低端產品的利潤總額。盡管我國汽車零部件業在高端市場已經有所突破,但國外汽車零部件廠商以其強大的經濟技術實力、成熟的產品和生產管理經驗,加上與跨國汽車集團結成的戰略聯盟,占領了我國主要高端零部件市場,控制了高技術、高效益的產品領域。而國內的零部件企業卻是“低端混戰”愈演愈烈,呈現“高端失守”的局面。
“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低端混戰”、“高端失守”是其位于產業鏈低端的真實寫照,而造成中國汽車零部件業工業目前這種現狀的根源就在于本土企業缺乏核心技術,亮不出自己的“絕活”來。
它有著無限的商機,充滿魅力,是有待我們去開發的“金礦”。隨著汽車整車的快速增長,汽車零部件產業也取得了迅猛發展。中國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引來了幾乎所有的國際知名的汽車零部件品牌,特別是近年來,如嘉實德爾福、偉世通、電裝、米其林、馬勒等國際零部件知名品牌,憑借其國際品牌的優勢在中國汽車零部件市場一路扶搖直上,對國內汽車零部件市場形成強烈的沖擊,國內汽車零部件發展陷入被動局面、突出國際重圍已成為本土零部件企業的當務之急。
1.造就“響當當”的自主品牌實現品牌突破
國外汽車零部件品牌往往巧妙地利用了中國消費者的這種盲目消費的心理,憑借自己“國外的”、“國際大公司”這種外衣,將自己打扮成最專業的汽車零部件品牌,獲得消費者的信賴。與此同時,因為此種心理作崇,不少客戶還會點名要進口高檔配件,因為在他們眼中,國產配件品只是中低端產品。
可以說,品牌劣勢是中國本土汽車零部件企業最大的劣勢之一。近年來,我國汽車零部件制造雖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與國際上強大的企業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我們的汽車零部件企業甚至沒有幾個讓國人自豪和驕傲的“響當當”的品牌。因此,汽車零部件企業必須注重自身品牌個性的塑造和突出,打造出有自主特色的中國品牌。一位汽車專家認為,零部件企業只有形成自主開發體系和自主開發能力,形成自主開發隊伍,這樣才能最終亮出自己的“品牌”,形成突破國際重圍的競爭力。
汽車零部件行業競爭十分激烈,特別是在經濟全球化日益加劇的情況下,國際上眾多汽車零部件巨頭紛紛進入我國市場,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面臨著巨大壓力。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要把行業內國際一流的標準和企業,作為自己對標追趕的目標,向更高層次發展。要練就一、兩招或更多別人沒有的“絕招”,提高企業產品自自身競爭力,形成絕對優勢。要迅速擴大自己的產能和規模,迅速做強做大。要創國際一流的強勢自主品牌,形成“高、特、強”的“名牌效應”。近年來,我國汽車零部件企業出現了一些在市場站得住腳的品牌,如萬向軸承、等等,這些企業的規模正在逐步擴大,技術實力逐步增強,在激烈的競爭中打出了自己的天地,亮出了自己的品牌。如專業生產經營高、中檔柴油發動機活塞、齒輪、機油泵的湖南江濱機器(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近幾年來,快速適應市場,不斷提升產品技術開發水平和產品品質,企業生產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始終處于優勢地位,從而為企業參與國內外競爭提供有利條件。“江濱”牌活塞已成為行業內的知名品牌,連續被評為行業、省級“名牌產品”。
2.創新核心技術實現高端突破
汽車零部件的高端市場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從市場利潤來看,高端汽車零部件雖然目前只占整個車用配件市場的30%,但利潤卻大大超過了中低端產品的利潤總額。盡管我國汽車零部件業在高端市場已經有所突破,但國外汽車零部件廠商以其強大的經濟技術實力、成熟的產品和生產管理經驗,加上與跨國汽車集團結成的戰略聯盟,占領了我國主要高端零部件市場,控制了高技術、高效益的產品領域。而國內的零部件企業卻是“低端混戰”愈演愈烈,呈現“高端失守”的局面。
“中國汽車零部件工業低端混戰”、“高端失守”是其位于產業鏈低端的真實寫照,而造成中國汽車零部件業工業目前這種現狀的根源就在于本土企業缺乏核心技術,亮不出自己的“絕活”來。